[19] 郑樵:《通志》总序,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第1页。
[20] 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卷六十七“通古今”,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年,第694页。
[21] 王夫之:《读通鉴论》卷末《叙论四》,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2554页。
[22] 龚书铎、瞿林东主编:《中华大典·历史典·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分典》第3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1页。
[23] 杨翼骧所编《中国史学史资料编年》的第1册(1987年)、第2册(1994年)、第3册(1996年),均系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
[24] 有些年代失载的人、事、著作,可以采用考证的方法加以确认,但本书的体例亦限制这种做法。
[25] 白寿彝:《史学遗产六讲》,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年,第56页。
[26] 侯外庐:《侯外庐史学论文选集》(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18~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