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初的剧作家中,李玉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最有代表性的人物。
李玉,字玄玉,别号苏门啸侣、一笠庵主人,江苏吴县人。生卒年月不详,大约生于明万历年间(约1600年前后),卒于清康熙年间(1671年前后)。李玉出身低微,长期生活在昆曲艺术的中心——苏州,是一位多产作家,据考证,他一生创作了34种剧本,现存世的有18种。
在明末,他即以“一、人、永、占”(《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和《占花魁》)四个剧本负有盛名,其中以《一捧雪》成就较高。《一捧雪》写明代权奸严世蕃为谋取玉杯“一捧雪”,迫害其主人莫怀古的故事。相传,明代王世贞的父亲王抒藏有宋人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严世蕃指派苏州裱褙匠汤勤去索取,王抒用一幅假图代替,结果遭到诬陷迫害。这一剧本就是根据此事加以变更,敷演成戏。剧中突出刻画了汤勤这个忘恩负义的小人形象。他为了巴结权贵,竟然忘记了当年落魄时曾受莫怀古的救济,卖友求荣,屡次出谋划策,设计陷害莫怀古,最终被惩,落得一个可耻的下场,作品对这一无恶不做的恶棍进行了有力的揭露和鞭挞。这一剧本对后世剧坛影响较大,京剧、川剧、汉剧、闽剧、秦腔等地方戏都有它的改编本。从李玉的前期作品来看,虽然他比较熟悉当时社会的人情世态和舞台艺术,但作品的题材广度和思想深度都有待进一步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