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人民网.
7.3.4 协同治理:实现生态环境中国梦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生态环境的公共产品属性,决定了政府应承担主要责任。但是,政府在承担主要责任的同时,需要社会和广大居民的积极参与。只有上下协同,才能保护好蓝天碧水这样的公共产品,才能实现美丽的生态环境中国梦。在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中,多方主体协同治理的思想得到很好的体现(如图7-1所示)。
图7-1 新环保法将于2015年1月1日起实施
资料来源:人民日报,2014-07-20.
生态环境作为公共产品,容易产生“搭便车”和“公地悲剧”这样的市场失灵现象,这就需要政府作为主体,通过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体系,建立起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协调地区间、部门间、企业间的行动,避免相互推诿造成的“公地悲剧”的出现。同时,还要充分利用信息化、电子化的技术手段,技术监控、管理各种生态环境突发危机事件,及时调动人、财、物、信息等各种资源,有效应对全国性雾霾、大江大河污染等严重的生态环境灾难。
治理和修复生态环境,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中国对于生态环境污染治理的投入逐年增长,2012年我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额达到8 253.5亿元(见图7-2),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1.59%。但是这种投入与我国的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修复还存在巨大的差距,生态脆弱、环境恶化的势头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善,仍然在各个层面上威胁民生,特别是一些边远地区、农村地区、监控薄弱地区,政府的投入还远远不足。因此,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大生态环境治理的投入,通过发行生态环境债券、建立生态环境彩票、设立专门针对生态环境治理的专业银行,引入社会资本、民间资本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多方筹措资金,让蓝天、白云、碧水、青山、清新的空气、和煦的阳光时时与我们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