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家族因为王导在关键时刻的立场,而得以保全,未受大的影响。尤其是王导这一支,除早卒的子孙外,基本都能做到有实权的三品官以上,衣冠蝉联直到南朝落幕。
4
南朝大史学家沈约曾说,他研究了晋、宋、齐、梁四代的历史,发现“未有爵位蝉联、文才相继如王氏之盛也”。可见,在当时,琅琊王氏长盛不衰已是公认的事实。这个家族的人不仅多高官,而且多才子。
有人根据二十四史中的记载统计,从汉代到明清,琅琊王氏家族共培养出了王导、王抟等92位宰辅,王融、王羲之、王献之等600余位名士,任何一个中古豪族都难以望其项背。
前面说了,王祥死前留下遗训,提孝悌,不提忠君。自始至终,琅琊王氏族人都恪守了这条遗训,在剧烈的改朝换代中始终不死忠一姓,这堪称这个家族绵延六七百年的主要秘诀之一。虽然琅琊王氏的这种做法,后来被一些抽离了历史情境的愤青骂为“只顾保全家世,不顾朝代更替”,但是,放眼整个帝制时代,也不过是王朝兴替的周期律而已。只要顺应历史发展,不为腐朽王朝、作恶君王尽愚忠,维护安定大局,尽可能减少战乱,让百姓少受乱离之苦,就是对历史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