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点的写春笋。好极了,反正春天里的笋都可以叫做春笋。
实际上春笋里面还要分毛笋和竹笋。毛笋是冬笋长成的,所以粗壮,一支两三斤重不稀奇;而竹笋细小,一斤一大把,冬天还在泥土之下时,更细小得让人觉得不值得去挖来吃,更难找嘛。
另外,各种竹笋可以吃到五六月份,反正竹笋长成的小竹子多半成不了大器。
毛笋则不然。
我有幸在盛产毛竹的江西省奉新县待了十年。每年此时,每一条进入毛竹山的道口都会竖起一块封山的指示牌,上面写着国务院的条文,清明以后谁再进山挖笋是要受重罚的。
当地人的解释很简单明了:“一支毛笋一根竹。”
挖掉一支毛笋就会少掉一根毛竹。而毛竹过去是,现在依然是重要林业资源。“靠山吃山”,毛竹又是山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那为什么以清明为限呢?
原来,地暖春回,原先长在泥土下面的冬笋开始破土。一旦破土,就会比原来粗壮很多,而笋壳见到阳光,就开始发黑,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毛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