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是政治因素。从政治上看,朱元璋的开国班子中大多是淮西人,他们的根据地在淮西,所以并没有选择把都城建在北方,虽然朱元璋曾经有想过将首都定在凤阳,但淮西这个地方没什么像样的大城市,又无险可守,在这里建都实在不是好主意,因而最后决定了南京,其实从地理上来讲南京和淮西离得很近,我们都知道今天南京对安徽的部分城市都有很强的辐射能力。但是朱棣不一样,朱棣的龙兴之地在北平,朱棣的统治集团多是朱棣在北平做燕王的时候的幕僚,朱棣“靖难”成功之后所封的功臣将士们大都是和朱棣一起在北平举事的人员,他们的基础力量基本上都在北方,如果仍以南京为都城的话,那么他们就需要重新在南京置办产业,夯实基础,无疑会劳神费力。这些功臣巴不得赶快回到北平去,他们的人脉关系都在北平啊,现在在外地人生地不熟的,正所谓“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因此,从现实和心理出发,朱棣的这些功臣将士也希望朱棣可以迁都北京,这些功臣整日在朱棣左右影响着朱棣,即使从安抚角度来看,迁都北京也是一个明智之举。此外朱元璋当初在北方封了好几位手握重兵的藩王,这些藩王个个都实力不凡,虽然靖难之役中有几个藩王被斗垮了,但剩下的那几个是不是就能从此服了朱棣,这很难说,保不齐就有第二次靖难,而南京距离北方实在太远了,如果不能及时得知战事,那么情况就可能有变,因而为了有效控制这些藩王,避免再出现第二个朱棣,迁都北京是一个很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