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见,校友慷慨解囊,襄助教育事业本是好事,不过在缔造了哈佛帝国这样的名校同时也产生了不少副作用。哈佛、耶鲁、斯坦福这些名校变成了垄断豪门,大名鼎鼎的“常青藤盟校”成为垄断教育行业的“托拉斯”、“辛迪加”,社会公平尽失,美国在人才培养方面也出现了两极分化的尴尬局面。
从哈佛的校友捐赠看陈光标的“慈善”
金融危机之后,不少美国人对哈佛的阔绰颇有微词,源源不断的校友捐款也造成了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顶尖的常青藤学校富可敌国,而广大基层的社区大学举步维艰。不过话又说回来,因噎废食之举也不可取,校友的捐款义举自然还是值得肯定的,做个慈善家总比做个守财奴对社会的贡献大。
于是思维发散,联想到国内“首善”陈光标和他所谓的“慈善”。忠言逆耳,望陈光标先生听之、纳之。
“慈善”有别于“救助”
何谓“慈善”?这原本见仁见智。但万变不离其宗,“慈善”和“救助”的概念还是应该区分清楚开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