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治学持家:治学严谨,持家有道(2)
道光十七年(1837年)人京会试未中,他只得怏怏返乡。
转年,偏偏又是闰年。闰年有恩科,可发联袂会试。为了能让曾国藩不错过这次机会,二次进京赶考,祖父星冈公卖了三次地还差十几两的缺口,父亲曾麟书也急得连着几夜不能入睡。此时的曾麟书已近知天命之年,知道自己天生是秀才的气数,不要说进士,就是举人也无望了。但是他要在儿子身上补上这缺憾。为了儿子,他不惜想尽办法。最后终于从亲戚家借了些银子,这才使得曾国藩有了进京城的路费。
曾国藩临进京时就已下定了决心,这进士考不中便罢,若中了,就一定十几二十几倍地报答家人。他明白自己的命运终究要靠自己去改变,再多的艰难都不应该觉得难。到京后,曾国藩找到在京的长沙会馆住下,便不顾一个多月长途跋涉的旅途劳累,静下心来认真读书。
几经周折之后曾国藩才正式走上了官道。从一个农家青年到治军大吏,这种飞跃性的命运得益于他自身的努力和造诣,更得益于他的求学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