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功臣党在陈平和周勃的领导下,已经控制了关中的情势。接下来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找到继任者。
高祖刘邦的八个儿子中,活着的只有代王刘恒和淮南王刘长,只有这两个人有资格成为候选人。刘恒为四子,刘长则为七子,这两个人的差异毕竟明显。代王刘恒是很有慈悲心的人,且为人宽厚;两相比较,淮南王刘长则欠稳重,且为人甚为骄傲。倘若一定要从高祖遗子之中选择皇帝,代王刘恒自然是第一人选。但也有人提出不同意见:“先帝既殁,是否可以考虑高祖之孙为皇帝?”依此说法,齐王刘襄是高祖嫡系长孙,似乎可以作为皇帝候选者。何况这一次因不满吕氏专横,诸侯当中首先起义的便是齐王。他不仅是嫡系长孙,更有功绩在身。于是,大家决定从代王和齐王这两个人中做最后选择。
陈平认为,要立高祖子嗣中最年长和贤能者为帝。随即就有大臣提名齐王刘襄。就在这时,琅邪王刘泽因为刘襄曾经欺骗了自己,就站出来反对,他还以齐王可能会重蹈吕氏的覆辙为由,坚决反对让齐王继位。这时有人提出了代王刘恒。
刘恒是刘邦的第四个儿子,是薄姬所生。薄姬原是吴国人,原先是吴国魏豹的老婆。后来魏豹战败,做了刘邦的俘虏,薄姬以战利品的身份被刘邦纳入后宫,由于后宫女人太多,刘邦并没有在意薄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