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墨子及墨家
儒、墨两家在战国并称显学。秦汉以来,儒学大盛,墨学被统治阶级深恶痛绝,传授中断。
儒家主张守旧复古,按照固定的等级分配生产资料。庶民只准着粗布或草制的衣冠,食藜藿之羹,渡河用木筏,不许坐船,祭神只许祭户神或灶神,祭鬼只许祭父母,照儒家的理想,庶民应该永远过牛马生活,甘心服事尊贵的长上。
儒家重礼,墨家猛烈反对这个所谓礼。
墨子名翟,鲁国人,生在孔子以后,死在春秋战国之际,正当兼并益趋剧烈,儒家声势兴盛的时代。墨子创造新学派,代表下层社会农工奴隶要求改善自己的社会地位。他首先向儒家作理论上的攻击。
儒家只许天子祭天,墨子主张人无贵贱,都有权祭天。天子代天牧民,儒、墨意见略同,可是儒家说天命既定之后,人应该服从,不许怨恨。墨子以为天鉴临下民,随时行施公平的赏罚,绝无不变的命运。儒家信命,所以鬼神不灵。墨子不信命,所以鬼神也能赐福降祸。儒家认为庶民最贱,奴隶不算人类。墨子以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臧获(奴婢)也是人,在上天看来,凡是人都应该兼相爱、交相利。儒家替统治阶级制定衣食、娱乐、丧葬等等奢侈排场,墨子知道这只是加重庶民负担的借口,根本予以否定。归根到底,儒家企图等级制度巩固,自己分享富贵;墨家要求人类平等,反对统治阶级任意剥削和压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