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杀杨杏佛成功的消息传到戴笠那里,他还顾不得高兴,而是更加的惶恐紧张。他很担心过得诚会泄露出暗杀的内幕。于是又辗转派人打探。
次日,报上登出消息,称谋杀杨杏佛的凶犯“已醒转,自称高德臣,山东人,来沪访友……”全篇只字未提真实情况。可是戴笠依然大怒,因为蒋介石要是兴师问罪下来,他还是要负责任。他立刻通知在法租界巡捕房当探长的军统特务范广珍,要他带上一包毒药去向过得诚“慰问”。当天晚上,过得诚便因为“伤重不治”死在了医院。
纸是包不住火的。蒋介石等人的谎言经不起推敲,不攻自破。声讨蒋介石独裁统治和暴力迫害的抗议活动愈演愈烈,宋庆龄等民主斗士也走上了抗争的道路。全国发行量最大、也是读者最多的《申报》连篇累牍发表的报道浸透了死者的血水、生者的泪水和愤慨,而在此时更是掀起了又一阵的舆论批判狂潮。在这样内外交迫的压力之下,蒋介石没有收手,而是做出了更残忍的决定:派戴笠进行新的暗杀。
2. 反舆论自由除申报主编
民国时期,《申报》是上海的一份非常著名的报纸,日销售量曾经达到两万份。该报的发展始终坚持着“人有人格,国有国格,报有报格”的办报精神,不为强权所左右。1927年4月13日,《申报》详细报道了四一二惨案的真相,为历史留下了可信的实录。九一八事变发生的第二天,《申报》就以醒目标题刊出《日军大举侵略东三省》、《蔑视国际法,破坏东亚和平》等新闻,并以大量篇幅登载了87条战地消息,其中45条是《申报》记者第一手采访所得,同时还发表时评《国人疾速猛醒奋起》。1932年6月30日、7月2日、7月4日,《申报》连续发表三篇时评《论剿匪与造匪》,一针见血地指出“政治黑暗如此”,“举国之匪皆黑暗之政治所造成”。“政治不清明,民生不安定,虽十次武力围剿,亦必无功。”蒋介石得到报告后,龙颜震怒,当下抓起红蜡芯铅笔写下六个字:“《申报》禁止邮递。”结果经过疏通,蒋介石提出三个条件:一是《申报》改变态度,陈彬龢必须离开;二是立即辞退黄炎培、陶行知等;三是国民党中宣部派员指导。史量才权衡之下,接受了前面两条,但断然拒绝了第三条。从7月16日到8月21日,停邮35天后,蒋考虑到《申报》的影响才同意解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