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毛泽东与蔡和森搞的这次社会调查,毛泽东年轻时的好友萧子升有如下记述——因为头年夏天,他已经陪毛泽东走过一次:
另一个夏天,(润之)和蔡和森在农村作了一次同样的旅行——每人带一把伞,伞上扎一块毛巾,脚上穿一双草鞋。他们离家前,蔡告诉他妈妈和妹妹蔡畅:“我们两三天就回来。”但他们出去了两个月以后才出现。当他们遨游农村时,他们调查了农村的风俗习惯,考察了农民生活、收租情况,地主和佃农的关系,以及无地农民的穷困生活。据萧三说,农民经常供给他们食物和住处,更多的时候,他们睡在露天里,靠山楂浆果过活。[2]
新民学会会友周世钊记录了毛泽东和蔡和森的行程:
他们这回是围绕洞庭湖的南岸和东岸走的。他们到过湘阴、岳阳、平江、浏阳几个县,在路上到处访问农民,访问学校,也参观一些名胜古迹……
他们在湘阴县参观一个女子职业学校。那里的社会风气很闭塞,男先生不是年老的不能在女学校教书,所以这个学校的教员都是有胡子的老先生。毛泽东在写完这个学校参观感想的时候,用“胡子之作用大矣哉”来结束这篇文章。
当他们踏进蔡家的门时,浑身全是污黑,精神却不觉得疲劳。他们高兴地告诉蔡母:“我们是到一处,吃一处。遇着寺庙,就进去找和尚谈天,遇着机关、学校,就给人家送字,我们完全学会了用游学先生的办法来解决吃饭问题。农民才见我们的时候,说我们不像平时送字游学先生,摸不清我们究竟是什么人。还有人说我们有点像算八字的。等到我们完全和他们接触、谈话以后,他们又很欢迎我们,招待我们住宿,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