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陆徵祥、顾维钧再度出席五国会议。由于意大利因其领土要求未得满足而退席,美国担心日本亦照此办理,使会议就此流产,故改变了先前支持中国的态度。威尔逊在发言中认为:山东问题“实为复杂,中国、日本既有一九一五年五月之条约换文于前,又有一九一八年九月之续约于后,而英、法等国亦与日本协定条件,有维持其继续德国在山东权利之义务。此次战争,本为维持条约之神圣”。威尔逊此前堂而皇之提出的“十四点”,第一条就是反对秘密条约,现在为了现实利益的交换,不惜食言而肥,这本为国际关系中的常态,但却使一直企图依赖美国的支持而解决山东问题的中国代表处境更为艰难,本就势单力薄的中国代表在会上更显孤立无援。而英国又一再追问,1918年中日订立有关山东问题的条约时,“停战在即,日本决不能再强迫中国,何以又欣然同意与之订约?”此事的确为中国代表不易解释周全者,当年皖系军阀控制的北京政府为获得日本的借款而草率签订的该约,为中国在和会交涉收回山东权益留下了无穷后患,外人均以为此“授日本以极好口实”,“中国弱点惟在此”。这也是五四运动兴起后,国人对主其事者不能原谅的重要原因。为了在对德和约中解决山东问题,英国提出了两个办法,一按中日协定条件,一使日本继承德国权利。两项办法均不利于中国,因此为中国所反对,但列强未接受中方的意见。会后,中方代表均认形势严重,只能“再竭力托美坚持。必不得已,则以全力设法使草约内不至将胶州问题专列一条,而仍浑含于德国在本境以外所有一切权利应交由五国公同暂管之一条,全部惟均苦毫无把握”。
相关影视:沉沦电影高清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