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适当地“偏心”,才能制造平衡
某个办公室里,两位女同事正在为如何做好二孩父母而争论。
“做父母一定要公平,对孩子都一视同仁。”正在计划二胎的A同事说。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相对于公平,有时反而偏心眼会好些。”已是两个孩子妈妈的B同事说。
“什么?偏心眼?这是父母最不应该做的吧?”A同事不解地质疑。
“以前我对两个孩子非常公平,但经过两娃的养育后,我认识到,如果要让两个娃关系融洽,就要做个偏心眼的父母……”B同事说。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也很费解?“偏心眼”这三个字对父母来说,是一个非常贬义的词汇,为什么还有人提倡呢?
那么,你不妨听一听这位妈妈接下来的详述:
“我家大宝今年9岁,是一个活泼聪明的男孩,学习成绩一直优异,几乎没有让我操过心。但7岁的女儿却性格内向,而且有些愚笨,翻开她的作业一看,你会大吃一惊,经常出错,有时连抄写生字都会出错,她也经常因此而苦恼,有时也会哭泣。按照正常的思维,我是不是更应该喜欢优秀的儿子?但我偏偏对女儿会更好一些,因为我知道,她比儿子更需要我的帮助。她或者不是笨,很可能在学习这方面还没有开窍,更需要我耐心地一步步去引导、督促、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