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礼部六堂官即行革职
康有为与孙家鼐的较量以失败而告终,而王照与旧势力的冲突却在光绪皇帝的支持下一度获得了成功,不过也由此潜藏着维新运动的深刻危机。
8月2日,光绪皇帝发布上谕,鼓励大小臣工就当前的改革与新政各抒谠论,以备采择,同时规定中央各部院司员有条陈事件者,著由各堂官代奏;一般百姓(士民)有上书言事者,著赴都察院呈递。上谕要求中央各部院堂官“毋得拘牵忌讳,稍有阻格,用副迩言必察之至意”,希望用开放言论的办法广泛征集各方面的意见。
开放言论的上谕赢得了下层官吏的欢迎,原本对现实政治高度关注的年轻一代官僚自然会充分利用这一条件上书言事,表达自己的看法。礼部主事王照在上谕发布之后写了一份极具内容的建议书,提出对一些重大问题的看法。
王照在奏稿中强调,自从皇上颁布《明定国是诏》以后,在国内外都获得了极好的反响,国内有识之士觉得天相中国,牏启圣聪,四万万臣民福命未绝;而国外的反应以在华外国人最为突出,他们普遍认为皇上宣布明定国是之后的一系列新政诏书如此英明,为目前各国元首所少有,惟俄国昔年之大彼得第一有点相似。所有这些都是可喜的现象。不过居安思危,两个月来也有一些令人忧虑的问题。基于这种忧虑,王照向光绪皇帝提出三点建议。第一条是请旨宣示削亡之祸已在目前,竭力挽回犹恐不及,勿空言万全以贻误。此条建议的主旨是请皇上和政府向国人宣布中国的危机并没有因甲午战争的结束而结束,更不能为眼前的暂时的和平所迷惑,甲午战争之后的国际形势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西方诸列强对付中国已无需采用过去的手段进行战争,诸大臣没有必要因无战争的威胁而高兴,而谓改旧章为伤元气,谓倡新政为启乱萌,以空谈正学术为纯臣,以大言轻外夷为良将。事实上,现在的中国并不安静,国内乱民到处滋事,无不托言杀鬼子。对于这种盲目排外的不良心态,许多士大夫反而称许为“义民”,以此为中国之元气。王照指出:对于这种不良心态必须加以纠正,否则必将给中国带来极大的危害,对于此等所谓纯臣、良将、义民者,也必须设法遏制,否则任其坐大,在在掣皇上之肘,以致变法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