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劣币驱逐良币效应,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当事人的信息不对称。因为如果交易双方对货币的成色或者真伪都十分了解,劣币持有者就很难将手中的劣币花出去,即使能够用出去也只能按照劣币的“实际”而非“法定”价值与对方进行交易。
“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在市场上是普遍存在的。在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因为卖方比买方掌握更多的信息,从而会产生柠檬市场效应。柠檬市场效应是指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往往好的商品遭受淘汰,而劣等品会逐渐占领市场,从而取代好的商品,导致市场中都是劣等品。本来按常规,降低商品的价格,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提高商品的价格,该商品的供给量就会增加。但是,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和机会主义行为,有时候,降低商品的价格,消费者也不会做出增加购买的选择,提高价格,生产者也不会增加供给的现象。“二手车市场模型”可以形象地解释这种现象。
假设有一个二手车市场,买车人和卖车人对汽车质量信息的掌握是不对称的。买家只能通过车的外观、介绍和简单的现场试验来验证汽车质量的信息,很难准确判断出车的质量好坏。因此,对于买家来说,在买下二手车之前,他并不知道哪辆汽车是质量好的,他只知道市场上汽车的平均质量。当然,买家知道市场里面的好车至少要卖6万元,坏车最低要卖2万元。那么,买家在不知道车的质量的前提下,愿意出多少钱购买他所选的车呢?买家只愿意根据平均质量出价,也就是4万元。但是,那些质量很好的二手车卖主就不愿意了,他们的汽车将会撤出这个二手车市场,市场上只留下车辆质量低的卖家。如此反复,二手车市场上的好车将会越来越少,最终陷入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