斥责不过是那几种老样子。总归是皇帝无断,自作主张,致使偏信谗言,受奸人陈阅蒙蔽。
“糊涂!混账!”太后说到激动处,不自觉地拍案而立。
她气得浑身发抖。头上琳琅华贵的金钗不住摇晃,难免有些碰撞,发出叮叮当当的金石之音。她保养得宜的脸上,即便有厚重的妆面,也遮掩不住眼角嘴角的皱纹。
母亲老了。
皇帝站在暗处,却能清楚看见,她的额前鬓角,已经生出了丝丝白发。
“母后息怒,此事是朕考虑不周,陈相毕竟为官日短,经验尚浅,朕会命杜相为辅考官,从旁相助。”
此话一出,他立刻行礼以告退:“朕今日朝事繁忙,暂不能侍奉母后膝下,万望母后恕罪。“
不给太后一点讨价还价的机会。
《诗》云:永言孝思,思孝惟则。
若不顺母亲,便是失了孝悌。若无孝悌,何以称仁?皇帝以仁治国,行事须正。就如剪除赵太尉一系时,他专找了贵妃谋害皇嗣的借口,再有陈阅率众学子,在文人中造势,才能师出有名。
而现在这件事,并非至关重要,他当然要为了孝义,顺着母亲的意思。
代价不过是日后,陈相要在杜相掣肘之下,施展拳脚。这也算是对他能力的一种考验。
皇帝走出永延宫时,脚步迈得很利落。
太后虽得了皇帝的让步,却没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她本来还想再次逼迫,却被闻讯赶来的杜相劝住了:“陛下已命臣为今年恩科的辅考,那便是对陈阅起了疑心。既有了疑心,便有了撬动的机会。且我们作为外家,也要体谅陛下的难处,不宜太过冒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