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兴办选举。学校固然是培养人才的地方,但在学校毕业的学生未必个个都是人才,设国家没有一种选择的方法,用人必无标准。且当时私人讲学之风极盛,许多人才不必全由学校出身,设国家没有一种选举法,这一般人才亦无由上进。国家要收揽人才,要录用真正的人才,于办理学校之外,选举也关重要。所以董氏又对武帝建议,要求州郡每岁须选举茂才孝廉献送到中央录用,而汉朝恢复古代乡评里选之法也是由他此时提倡起来的。
儒者统一于汉朝,固有趋势,但提倡者乃董氏诸人,故独责备之。
3)统一学术。罢黜百家,独尊孔子,是董氏的第三个教育政策。孔子便是儒家的代表,他的学说即是六艺之术。六艺之术本是先哲先贤逐年集下来的典章制度,到春秋时,经孔子的大手笔,把这些书籍通同整理一番,从前零乱的现在成为整体的了,于是后人合称“六艺”。孔子的门徒又把六艺里面的义理和孔子平日的言论混合起来,加以发挥,后人称之曰“儒家学说”。中国民族思想的开放,要以春秋战国时为最灿烂,孔子虽集古代民族思想之大成,但在当时不过百家之一派。尚无他种势力,限制其他各家的发展,则诸子百家的学说或与儒家平均发达,或任由一家畸形发达,很难逆料。董子本是儒者的忠实信徒,入主出奴,已为学者的固习,他于是以历史的关系,借着国家的力量,强以儒术统一全国人的思想;自此以后,中国民族思想遂牢固于一家之下而不能有所解放。董子的三个政策都是关于教育的,而以第三个为最有关系。他固然有功于儒家,不愧为儒者,但是我们二千年来的思想被他们这种无形的枷锁捆住,难以自由发展,却是吃亏不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