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弘在车骑大将军乙浑的扶持下即皇帝位,改元天安。此时的拓跋弘年仅12岁,没有什么治国的经验,因此,政权全都控制在乙浑的手中。乙浑假传圣旨,把尚书杨保年、平阳公贾爱仁、南阳公张天度、平原王陆丽等几个实权派人物召到宫中,然后将他们全部杀害。之后,乙浑自任太尉、丞相,位居诸王之上,一手遮天,朝廷事无巨细,全都由他裁决。
乙浑独揽大权,引起了冯太后的极度不满。冯太后深知她一个人实力不够,如果操之过急,就有可能造成比当年宗爱杀皇帝还要混乱的局面。于是,她联系了安远将军贾秀、侍中拓跋丕。公元466年,经过周密安排,在没有任何先兆的情况下,冯太后派拓跋丕率领兵士冲入乙浑的府中,将乙浑处死。之后,冯太后宣布临朝称制,并由前朝旧臣高允、高闾、贾秀共同参政。公元467年,拓跋弘的儿子元宏出生,冯太后与拓跋弘十分高兴,于是大赦天下。元宏不久就被立为太子,冯太后对这个孩子十分喜爱,就宣布归政于拓跋弘,将精力全部投入到抚育皇太子的工作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