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创设平等、民主的课堂气氛,注意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质疑和对教师超越。在平时要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断鼓励学生在开放的气氛中敞开交流。学生脑子里想什么,就让他讲什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发现、合作交流,保证学生学习时充满乐趣。在课堂上,常常采用同桌讨论、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的价值和感受到被别人接受。总之,要给学生传达出这样的信息:老师尊重他的意见,而且相信他的能力。在这样热烈、愉快、民主、开放的课堂环境中,师生之间就会引发情感共鸣,师生的心理才能产生互动效应,呈现出师生的多向交往,互动交流的效率就会更高。
2.创设课堂情境,营造互动合作点
(1)创设“对话”情境
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在对话上有着独特的魅力,而且对话有助于沟通,沟通是互动的前提,因此创设“对话”情境是互动的起点。语文教材很精彩:或语言优美,朗朗上口;或形象生动,扣人心弦;或哲理深刻,发人深思……语文学习更精彩:可以在富有韵味的语言世界里去体验五彩斑斓的生活,去感悟善、恶、美、丑的人性,去实现心灵与心灵的互动。它为教师用语言创设“对话”情境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在语文课程的实施中,教师应该真正彻底抛弃自己演主角,几个优秀学生当配角,大多数学生当观众的状况,要让所有的学生动起来。在教学中,每一个学生都会有他个人的看法,一个人发表了看法,其他人便可吸收——学生间的对话无处不在。在这种对话中不乏讨论、辩论,不乏新思想、新观点。这也正是由于他们完全不同的见解,才会促成激烈的互动和创造。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反复读文的基础上,当学生有一定的领悟和体验时,有意识让他们交流汇报自己的理解情况,创设学生与学生间的沟通与对话的情境,达成有效的互动,同时还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认知状况和期望视野,可谓是一石二鸟。如教学《鸟的天堂》一课,可以创设这样的对话情境:巴金爷爷在不同的时间看到两种不同的景象,你想看哪一种景象?下面请大家分组选择参观内容,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去学习,然后讨论:看谁能担任你们团的小导游,把各自选择参观的景物介绍出来。此时的课堂成了学生间表达与交流的乐园:我的感受,你的感受,他的感受都在相互碰撞、相互补充和相互融合。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学会倾听、学会接受、学会欣赏,从而实现知识、能力和情感的交流,让互动收到最理想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