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义和团运动失败后,清朝政府完全投降了帝国主义。为了尽量满足帝国主义的侵略要求,清朝统治者向全国人民进行了疯狂的搜刮。《辛丑条约》订立后,清政府不仅要向帝国主义交付四亿五千万两的“赔款”,同时各省还要担负大批的“教案赔款”。清政府为了筹措这笔巨额的“赔款”,发动全国各地官吏,向人民进行了“挨户摊派”“非刑威逼”的搜刮。1902年爆发的“扫清灭洋”起义,正是由清政府地方官吏强迫广宗农民缴纳“教案赔款”所引起的。
1901年春,广宗知县王宇钧向人民勒索“教案赔款”。当地人民得知这笔赔款是赔给教堂和教民后,纷起反对,并推景廷宾为领袖,进行了两次聚众抗拒活动。景廷宾是广宗县东召村人,考中过清朝的武举人,是当地“联庄会”的总团头。1901年末,新任知县魏祖德到任后,又勒令各村按亩摊派,因而激起了人民的更大愤慨。景廷宾召集联庄会在城郊进行武装示威,并且宣布:所有地丁捐款概不缴纳。直隶总督袁世凯见景廷宾“聚众抗捐”,于1902年3月调动军队进攻东召村。东召村的农民,在景廷宾的领导下奋起反抗,从拒捐运动转向了武装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