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花果
吴茱萸
《本经》中品
释名:〔藏器曰〕茱萸南北总有,入药以吴地者为好,所以有吴之名也。〔时珍曰〕茱萸二字义未详。萸有俞、由二音。
集解:〔《别录》曰〕吴茱萸生上谷川谷及冤句。九月九日采,阴干。陈久者良。
〔时珍曰〕茱萸枝柔而肥,叶长而皱,其实结于梢头,累累成簇而无核,与椒不同。一种粒大,一种粒小,小者入药为胜。《淮南·万毕术》云:井上宜种茱萸,叶落井中,人饮其水,无瘟疫。悬其子于屋,辟鬼魅。《五行志》云:舍东种白杨、茱萸,增年除害。
【气味】辛,温,有小毒。
【主治】温中下气,止痛,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咳逆寒热。(《本经》)
利五脏,去痰冷逆气,饮食不消,心腹诸冷绞痛,中恶,心腹痛。(《别录》)
霍乱转筋,胃冷吐泻腹痛,产后心痛,治遍身痹刺痛,腰脚软弱,利大肠壅气,肠风痔疾,杀三虫。(甄权)
下产后余血,治肾气、脚气水肿,通关节,起阳健脾。(《大明》)
主痢,止泻,厚肠胃,肥健人。(孟诜)
治痞满塞胸,咽膈不通,润肝燥脾。(好古)
开郁化滞,治吞酸,厥阴痰涎头痛,阴毒腹痛,疝气血痢,喉舌口疮。(时珍)
【发明】〔颂曰〕段成式言椒气好下,茱萸气好上。言其冲膈,不可为服食之药,故多食冲眼又脱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