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则古代之封国,何以不务其大,而以小自安也?曰:封国必察其时之情势。《谷梁》曰:“古者天子封诸侯,其地足以容其民,其民足以满城而自守也。”(襄二十九年)此以人口之众寡言之。《孟子》曰:“天子之地方千里,不千里,不足以待诸侯。诸侯之地方百里,不百里,不足以守宗庙之典籍。”此自国用之多少言之。故曰:“周公之封于鲁,为方百里也,地非不足,而俭于百里。太公之封于齐也,亦为方百里也,地非不足也,而俭于百里。”(《告子》)盖自有其欲大不能,欲小不可之势也。《吕览》谓:“王者之封建也,弥近弥大,弥远弥小,海上有十里之诸侯。”(《慎势》)《管子》谓:“天子之制,壤方千里。齐诸侯方百里。负海:子七十里,男五十里。”盖中原民众而土地辟,故其国可大。负海民寡而土地荒芜,故其国当小也。此亦封国大小,有其自然之势之一征也。然则今古文经所拟之制,盖皆就其时势以立言。孔子生于春秋时,主复三代盛时之制。《周官》则战国时书,主就东周以后列国之疆域整齐之也。此设法之谈之所以然也。
曷言乎封国之数,随世而减也?古书所言国数,皆约略,或设法之辞,不足为据,已见前。然其谓古国多,后世国少,则固综合史事以立说,非虚语也。《左》哀七年,诸大夫对孟孙之辞曰:“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今其存者,无数十焉。”《荀子》谓:“古有万国,今有十数。”(《富国篇》。又《君道篇》十数作数十)《墨子》谓:“古者天子之始封诸侯也万有余。今以并国之故,万国有余皆灭,而四国独立。”(《非攻》下)《吕览》谓:“当禹之时,天下万国。至于汤而三千余国。”(《用民》)又谓:“周之所封四百余,服国八百余,今无存者矣。虽存,皆尝亡矣。”(《观世》)可见古者列国并吞之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