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楚材当即回答:“我的爷爷、父亲和我本人都在金国政府做过官员,从儒家思想的角度来说,我们都是金国皇帝的臣仆。臣仆如果想着报复主子,那就是欺君之罪。”
这番话拨动了成吉思汗的心弦。成吉思汗的品性中有一项特别值得推崇,他敬重一个人的忠诚情操,即使这个人是他的敌人。
成吉思汗向耶律楚材说的那句话,透露给我们这样一个信息,当然,这个信息也是我们之前看到过的:成吉思汗有仇必报,尤其是国仇家恨。
耶律楚材的回话也并非是全部原因,辽国被金国所灭已过去百年,耶律楚材早已成了金国的人,那个遥远如幻梦的辽国已不是他的菜。
实际上,让耶律楚材名垂青史的并非是和成吉思汗在一起的那段时间,他最耀眼的时代是在窝阔台时期,而在成吉思汗时期,他不过是个幕僚。虽然如此,他已经知道该如何把这个野兽般的军事王国拉到文明的轨道上。
有一次,一位擅长制作弓箭的西夏人在成吉思汗面前说,国家正是需要武力之时,要个书生何用?
耶律楚材马上说:“制造弓箭尚且需要弓匠,为天下者怎么可以不用天下匠?”
这话柔中带刚,那位西夏人被噎了个跟头,成吉思汗则对耶律楚材的话大为赞赏,从那之后更为信任这位书生。因为成吉思汗隐约地感觉到,一个庞大的国家没有书生实在是不敢想象,尤其是像耶律楚材这样能掐会算的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