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1]
杜陵有布衣[2],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3]。居然成濩落[4],白首甘契阔[5]。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6]。穷年忧黎元[7],叹息肠内热。取笑同学翁,浩歌弥激烈。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生逢尧舜君[8],不忍便永诀。当今廊庙具[9],构厦岂云缺?葵藿倾太阳[10],物性固难夺。顾惟蝼蚁辈,但自求其穴。胡为慕大鲸,辄拟偃溟渤?以兹悟生理,独耻事干谒[11]。兀兀遂至今[12],忍为尘埃没?终愧巢与由[13],未能易其节。沉饮聊自适,放歌破愁绝。
[注释]
[1]此诗作于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间,时当安禄山作乱前夕。杜甫在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任上,由京城长安前往奉先县探家。诗写一路闻见及到家后之所遇所思,表现出对百姓苦难及国家前途的忧虑。奉先县,今陕西蒲城。
[2]杜陵:汉宣帝陵,在长安城东南。其地称杜陵原,杜甫曾家于此,故自称“杜陵布衣”“杜陵野老”。
[3]稷与契:传说为虞舜的两位贤臣。两句说自己以辅国良臣自期。
[4]濩落:即“瓠落”。《庄子·逍遥游》中所说的一种大葫芦,“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此谓不合时宜,不能为世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