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联:比家山千秋不朽,福临铺一战成功。
碑文:长沙地控南北,兵家必争之地,倭寇图之久,营长史思华奋战比家山,与全营壮烈牺牲。一九五师阻击福临铺,寇北退,长沙无恙,烈士之功不朽矣!
铭联和碑文上的书法刚毅劲道,出自第一九五师师长覃异之之手。
将军们低下头,为死去的烈士默哀,三鞠躬。一百名士兵整齐地向长空鸣枪。
枪声如雷、如雨,在天地间久久回荡。
外国的记者团也参观了湖南北部的一些战场。一望无垠的大地和刚刚褪去战火仍弹痕累累弹迹斑斑的昨日战场,厮杀的景象还没有消去,随处俯身可以寻得弹片弹壳,这样的一种氛围,让记者们发出一阵阵惊呼。
记者们参观了史思华营的墓碑,与此同时,他们得知,在福临铺一个小村落里,一个普通的农家,举行着另一场祭奠。这个中华民族的古老仪式,引起了记者们的兴趣。
走进这家农舍,看到土墙草顶的三间房。这是李觉军第十九师第五十五团第三营少校营长罗文浪的家。会战结束了,罗文浪请假回来奔丧,祭奠他那在江西战场捐躯的长兄。他的长兄名叫罗荫浓,牺牲前是一位副团长。
遗体早已在战场掩埋,墓碑立在江西修水的漫江。但在他家乡的这所低矮的房屋里,家人们为他安设了灵堂。
遗体不在这里,也就没有棺材,只有供奉在桌上的灵牌。几柱香袅袅升腾,绕着死者生前穿过的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