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生活中我们可能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父母对自己调皮的孩子“不上进”感到很焦虑,经常对孩子说:“你瞎了吗?这样的东西都看不见?”或者“你聋了吗,我讲的话你都听不进去?”这样长期以往,可以预见的是:这个孩子将来在他的视觉或听觉方面肯定会有心理障碍,或者是看不全充足的颜色,或者是听不清充足的音色。这就是消极暗示的影响。
而积极的心理暗示带给孩子的是积极的认识和体验。与说理教育相比,暗示教育能融洽妈妈与宝宝之间的关系,含蓄而委婉,避免说理教育给孩子带来的压抑感和逆反心理,使孩子于无形中养成良好的道德认识和行为举止、以及坚强的情感意志。
那么,如何对孩子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呢?简单来说,对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理解为对孩子的希望和期待。
在宝宝很小的时候,他就相信他有成就一切的可能。从人的潜能来说,人确实有实现一切的可能性。只不过成年人失去了开发自己的热情而对此表示怀疑罢了。但是请不要对宝宝怀疑,更不要打击小宝宝的积极性。心理学上有所谓的“皮格马利翁效应”,这个效应如果放在育儿教育上,其含义是:父母师长若以正面的信念期望孩子能成为什么,将来孩子就会成为什么。肖伯纳在他90岁寿辰时说过:“要记住,我们的行为不是受经验的影响,而是受期待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