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生理學而言:切花活著嗎?腦死活著嗎?有諸多討論空間. 一屋子切花的花藝師,終止事業轉而照顧腦死的女兒,是重要的暗示.
然而,臺灣和日本的法律對死亡的定義採心搏停止說,唯在器官移植時例外採腦死說;腦死但心臟仍搏動著,就是活著;刺殺腦死但心臟仍跳動的人,當然是殺人,非損毀屍體.
也因此,在臺灣,插管上維生儀器的人,必須在家屬全體同意下,醫生才能移除維生儀器,未獲同意就移除維生儀器,即為殺人.
另外,臺灣人把所有無法自主活動的病患視為植物人,非死者,帶植物人出門晒太陽出席活動是親情表現較不受排拒.
這部電影,只是溫和且平順地說完一個故事.
由短評看來,不少人根本撈不到東野圭吾以數萬字著作討論各方(也包含道德上及一般人的觀感上)對死亡定義不同而產生的矛盾與困境.
撈不到這個中心命題,原著與這部電影當然沒有重點.
8/10. 影片开头用篮球、橄榄球和兵乓球、台球来比喻人生中年,妇女对男性吸引力的减弱,接着教授儿子与学生在课堂讨论对老人的偏见:小气、异味、唠叨、乌龟和满脸皱纹,颇为幽默地表达人们对老人躲避球般的态度. 剧作在悲喜转换所形成温和的价值理念上融会贯通,为养大孩子,奶奶青春时捡东西吃、节俭成性,以至晚年还穿破脚鞋,忘恩负义地偷了鱼汤店的秘方,被若干年后店主的女儿找上门撕打,先拿挖苦老人问题构思喜感,再反转揭示如今讨厌的老人为孩子牺牲青春和道德. 反讽的是最了解奶奶的儿子和老朴都认不出近在咫尺的‘‘奥黛丽赫本‘’,以为她被绑架,而当老朴通过雨伞发现取款人是她后,反而被打到在地,在游乐场冲浪时,保护她的老扑却自己被浪打昏,这也是以喜衬悲:老朴爱的是她自身而非年轻的躯壳,但年老力衰的弱小让他维护爱时显得无能.
塞西莉亚(西德妮·斯威尼 饰)是一个非常虔诚的修女,她来到意大利乡间修道院开始新生活,却在这个几乎全是女人的地方意外怀孕,原来这里隐藏着黑暗和可怕的秘密.
.